刘元春

刘元春.jpeg



刘元春

上海财经大学校长、党委副书记

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

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


研究领域:

开放宏观经济学,如汇率政策、货币体系、贸易不平衡等问题、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分析、中国经济增长等。


主要兼职:

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、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会长、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教育部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、全国第十四届规划委员会委员、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所研究员、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、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、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、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、世界经济协会常务理事、国际金融协会理事、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、工业与信息化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首批特邀专家等。


工作履历:

1999-2005年,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任教,先后破格评为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教授。2005-2010年,担任经济学院副院长。2011-2013年,担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”常务副院长,兼任经济学院副院长。2013-2016年,任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,国家高端智库“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”负责人。2016年-2022年,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(2016年12月17日,当选校党委常委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、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。2018年4月-2019年3月,兼任经济学院院长。2020年9月3日,连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)。2022年5月17日,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、党委副书记。


学术成果:

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经济研究》《世界经济》《管理世界》《人民日报》《求是》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,出版专著10余本。主要代表性著作:《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》《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与中国案例研究》《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》《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》《中国通货膨胀新机制研究》《中国新常态宏观经济:机制变异与理论创新》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》等。


主要荣誉:

《国有企业的“效率悖论“及其深层次的解释》获“第十届(2002年度)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”。参与《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》获得“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”、“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著作奖”。《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》“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”提名奖。2004年获得“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”。2006年获得“霍英东优秀青年基金奖”。《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与中国案例研究》,2007年获得“吴玉章社会科学优秀奖”。2009年获得“首都教育先锋科技创新标兵”。《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》,2010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《中国通货膨胀新机制研究》2012年获得“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”奖。2011年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“百人工程”。2012年获得国家“三个一百”图书奖。2013年被评为教育部“长江特聘教授”。2013年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。2014年被授予“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。2016年被聘为“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”。2018年获得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。2019年“首都减量发展的新时代创新价值”获得北京市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。近13年来,主要负责"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"项目。该项目获得习近平、李克强、胡锦涛、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、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、政协经济委员会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高度评价,常规性出席国家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(其中包括4次总理经济专家座谈会)。曾在2022年4月29日担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报告人,就“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”进行讲解。


免责声明: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、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若有疑义,请与我司联系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